吉林省烧锅豆制品有限公司建设项目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发表时间:2020-07-01 13:08 版本号:SGDZP-YJ-001
吉林省烧锅豆制品有限公司建设项目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编制单位:吉林省烧锅豆制品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二〇一九年三月 目 录 6.3.2 突发环境事件下可能受影响的居民和附近单位通报情况32 6.3.3 突发环境事件下向环保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通报情况32
1 总则1.1 编制目的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明确本项目所属环保及生产部门等相关部门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职责,规范事发后的应对工作,提高事件应对能力,避免或减轻事件影响,加强企业与政府应对工作的衔接,规范应急处置程序,提高项目全体人员对突发环境事件的防控和应急反应能力,将突发环境事件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降到最小程度,维护社会稳定和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基础上尽量减少环境污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同时根据《吉林省烧锅豆制品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及批复等文件编制本预案。 1.2编制依据1.2.1法律、法规、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1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11.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6.27); (5)《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8.10.28); (6)《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3.1);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2015.4.24); (8)《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2007.6.1); (9)《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务院2014.12.29); (10)《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办[2014]34号; (11)《危险化学品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 (2012版); (12)《剧毒化学品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 8 部门公告 2003 年第 2 号); (13)《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2011);; (14)《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1.12.1); (15)《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办法(试行)》(2013.3.1)。 (16)《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第77号); (17)《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第98号); (18)《关于进一步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工作的通知》(吉林省环境保护厅2013年4月26日,吉环监字【2013】第9号); (19)《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保部第1号); (20)《国家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2011年5月1日); (21) 关于印发《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环发〔2015〕4号)。 1.2.2标准、规范(1)《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 (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5-1996); (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2002); (4)《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腐蚀性鉴别》 (GB 5085.1-2007); (5)《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急性毒性初筛》(GB 5085.2 -2007); (6)《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易燃性鉴别》 (GB 5085.4 -2007 ); (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通则》 (GB 5085.7-2007); (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8978-1996); (9)《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 16297-1996); (10)《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 (11)《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 (HJ/T 298-2007); (12)《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13)《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92); (14)《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15)《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7); (16)《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17)《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第二版)》(张海峰主编); (1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2.3相关文件资料等 (1)吉林昊融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吉林省烧锅豆制品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2018.8); (2)农安县环境保护局,农环审[2018]102号,《关于吉林省烧锅豆制品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 (3)其它相关资料。 1.3 适用范围1.3.1 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吉林省烧锅豆制品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现有规模,占地面积为57004.15m2范围内贮存以及运输过程中危险物质所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 (1)原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及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事件,以及影响地表水水质的或其他的环境污染事件等;因人为或不可抗力因素所造成的废气、废水、固废(包括危险废物)等环境污染事件。 (2)次生、衍生性环境污染事件:在生产、经营、贮存、运输、使用和处置过程中因发生爆炸、燃烧、大面积泄漏有毒有害物质,或在事件应急救援过程中因处置不当而引发的环境污染事件。 (3)因项目附近的环境污染事件所引发的环境应急行动: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地不在本项目内,但可能会影响本项目的正常运行。 (4)项目区域发生意外事故造成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本预案不包括此预案备案后发生的改扩建装置,若本项目内部应急小组人员变更、现有装置应急物资及设备变更等情况下,本公司环保部相关人员需及时修订预案。 1.3.2 环境污染事故的分类根据本公司危险废物的理化性质及危险源基本情况,本公司可能的环境污染事件分为五类: (1)大气污染事件:易燃物发生火灾时燃烧产生的气体等污染气体影响周围的大气环境,环保设备发生故障时,废气不经处理直接排入大气中。 (2)水污染事件:项目污水管线或防渗旱厕发生损坏,污水泄漏将污染周围水体环境。 (3)固体废物污染事件:生活垃圾及锅炉炉渣未及时妥善处置将会污染周围环境。 (4)噪声污染事件:本公司的各种设备的噪声对周围环境及居民造成影响。 (5)危险废物事件:本项目不涉及危险废物。 1.4事故分级根据《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1.4.1 特别重大(Ⅰ级)突发环境事件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1.4.2 重大(Ⅱ级)突发环境事件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1.4.3 较大(Ⅲ级)突发环境事件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环境事件: 1.4.4 一般(Ⅳ级)突发环境事件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突发环境事件: 1.5应急预案体系本项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是由吉林省烧锅豆制品有限公司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求,针对本项目的现有规模制定本项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1.6应急预案联动说明根据实际需要和形势变化,当发生Ⅰ级、Ⅱ级环境污染事故时须向省环保部门、市以及地方政府报告,同时向同级政府报告,由省政府根据实际情况报告国务院、国家环保部,由国务院、国家环保部启动相应应急预案;当发生Ⅲ级环境污染事故时须向吉林省政府、吉林省环保厅报告,由省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启动相应应急预案;当发生Ⅳ级环境污染事故时须向农安县政府、农安县环保局报告,由农安县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当发生触电、高空坠落等其他无污染物外泄的事故时,应及时启动安全预案,当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时,有污染物外泄,应及时启动安全预案与本预案。 图1-1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体系 应急预案联动联系方式
1.7工作原则本项目在建立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系统及其响应程序时,应本着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的方针,事故状态下,以人为本,尽量保护环境,减少财产损失。具体贯彻如下原则: (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把保障职工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最大限度的减少突发事故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常抓不懈,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事故的各项准备工作;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在本公司领导的统一领导下,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和责任追究制,各级主要领导是本项目突发事故处置响应、救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4)依法规范,加强管理 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制定,修订应急预案、处置突发事故,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使应对突发事故应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5)快速反应,协调应对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应急队伍和区域联防的作用,合理利用外部救援力量。经常性的做好应对突发事故的思想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 (6)依靠科技,提高素质 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措施,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综合能力,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故;加强宣传和教育培训,提高全员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素质; (7)归口管理,信息及时 及时准确面向公众、媒体和各利益相关方,提供突发事故信息,统一归口发布,依靠社会各方资源共同应对,发挥新闻舆论的正确导向作用。 2 企业基本情况2.1 企业基本概况企业基本信息本项目位于位于农安经济开发区西区菲诺路88号。本项目占地面积为57004.15m2,建筑面积660m2。本项目东侧为空地,90m处为吉林省虹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办公楼,项目距该公司车间距离约120m;南侧为道路,隔道路为田地;西侧30m为长春市斯巴达轨道实业有限公司;西南侧109m为李景田村居民;北侧为农田;东北侧 130m处为烧锅镇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地理位置详见附图。 表2-1 企业基本情况汇总表
企业相关环评批复要求情况本项目环保手续情况详见表2-2。 表2-2 企业环保手续落实情况
12.1.3企业构筑物本项目位于位于农安经济开发区西区菲诺路88号。本项目占地面积为57004.15m2,建筑面积40546.59m2。本项目东侧为空地,90m处为吉林省虹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办公楼,项目距该公司车间距离约120m;南侧为道路,隔道路为田地;西侧30m为长春市斯巴达轨道实业有限公司;西南侧109m为李景田村居民;北侧为农田;东北侧 130m处为烧锅镇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地理位置详见附图。 (2)企业详细建筑物情况详见表2-3。 表2-3 企业主要建筑物表
2.2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源情况调查工程原辅材料消耗及储存情况本公司主要原辅材料消耗及储存情况详见表2-4。 表2-4 项目主要原辅材料一览表
2.2.2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1、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生产过程中制浆用水一部分进入产品和豆渣中,另一部分经过各产品生产线后产生黄泔水排入厂区自建污水处理站;浸泡废水和蒸煮、制卤料等废水一部分进入产品,另一部分排入厂区自建污水站。本项目清洗设备废水、浸泡废水和制浆水在生产工艺压榨过程中产生的黄泔水等废水均经本厂区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入市政下水管网,截留至烧锅镇污水处理厂。 2、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1)锅炉烟气 燃煤锅炉:本项目新建一台20t/h燃煤蒸汽锅炉用于生产和生活用热,锅炉采用氧化镁法湿式脱硫、烟气采用布袋除尘器除尘方式,除尘效率可达到99%以上,脱硫效率可在80%以上,烟气经处理达标后,通过45m高烟囱排放。 生物质锅炉:本项目生物质锅炉为备用锅炉,仅在燃煤锅炉故障时使用,生物质锅炉烟气通过布袋除尘器处理后通过锅炉房45m高烟囱排放。 (2)恶臭气体 本项目采用“格栅+UASB池+厌氧+脱氮池+曝气池+沉淀池”工艺的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设备运行过程中将产生恶臭气体,主要为氨和硫化氢,本项目对污水处理站各处理单元采取封闭处理,恶臭气体经集气罩(除臭效率为95%)收集后,采取光解催化氧化净化后通过15m高排气筒排放。 (3)油烟 食堂油烟:本项目共设2个基准灶头,安装一台去除效率不低于60%的油烟 净化器,经引风机引致墙体设置的排烟道排放,排气筒高出楼顶3m。 油炸工艺油烟:本项目生产豆腐泡等产品油炸工序中产生油烟,采用电加热节能型油炸锅2台。油烟处理达标后经高出楼顶3m烟囱排放。 (4)无组织粉尘 煤贮运过程产生的扬尘:本项目运营过程中用煤量很大,煤在贮存和运输 过程中将产生二次扬尘,经过对煤场半封闭、设置防尘网,定时喷淋,地面硬化处理等措施处理后达标排放。 原料搅拌粉尘:本项目原料淀粉投料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粉尘,在密闭车间内搅拌,粉尘量很少。 大豆储粮仓粉尘:本项目运营后大豆在卸粮并通过输送带输送至两个储粮仓的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粉尘,在粮食输送过程中加密封条罩,设备连接处加密封胶,采取上述措施后,粉尘可达标排放。 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主要噪声源为磨浆机、提升机、风机等产生的噪声。经减振。消声、隔声处理措施后可满足GB 12348-2008《工业企业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的3类标准限值。 4、固废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蛋壳、布袋除尘器收集的颗粒物、废脱硫剂、炉渣、豆渣、污水处理站污泥、废豆油、隔油池废油脂。废包装材料集中收集后外卖给废品回收站;豆渣集中收集后外售作饲料原料;生活垃圾、蛋壳储存至垃圾暂存箱,由环卫部门收集后送至垃圾处理厂;废脱硫剂储存至暂存箱内,由建材市场回收利用;炉渣堆放至临时渣棚定期外卖制砖;污水站污泥送至垃圾填埋场填埋;废豆油、废油脂存放暂存箱,定期委托有资质单位回收。 2.3建设企业区域环境现状2.3.1自然环境状况农安县位于吉林省中部,位于东经124°32′-125°45′和北纬43°54′-44°56′之间,海拔145-300m之间,地处松辽平原腹地,幅员面积5400km2,约占长春地区总面积的27.9%,农安南依长春市,北靠松原市,东接德惠市,西邻长岭县和公主岭相连,南北最长达114.7km,东西最宽达98km,幅员面积5268m2。 烧锅镇位于农安县南部,距县城60km。面积144km2,人口27173人。辖1个居委会,东风、东兴、革新、互助、齐心、前进、胜利、天兴、团结、新城、跃进、中兴、新兴、新立14个行政村。镇政府驻烧锅店。长(春)白(城)西线公路过境。 本项目位于农安经济开发区西区菲诺路88号,具体地理位置详见附图1。 2.3.2区域环境功能分区及相应环境质量标准(1)大气环境 根据区域环境功能区划,该区域属二类区,环境空气中PM10、SO2、NO2采用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 表2-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浓度限值
(2)水环境 根据吉林省地方标准《吉林省地表水功能区》(DB22/388-2004)的规定,新开河段为V类水体,故标准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V类标准 表2-6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限值
注:表中pH无单位,其它指标单位为mg/l。 (3)声环境 根据企业所在区域噪声功能区划,执行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3类标准,即昼间65dB(A),夜间55dB(A)。 2.3.3区域基础设施状况企业与烧锅镇基础设施的依托关系,见表2-7。 表2-7 本企业与烧锅镇基础设施的依托关系
2.4周边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目标2.4.1公司周围环境情况本项目位于农安经济开发区西区菲诺路88号。 表2-8 周围5km 范围内环境敏感点及保护目标
3 环境风险源评价3.1 环境风险等级3.1.1 重大危险源识别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和《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941-2018),对单位涉及的危险化学品进行识别。 表3-1 本项目所涉及的风险物质
评价工作等级3.1.2.1 突发大气环境事件风险分级 本项目涉气风险物质为:油类物质。 Q= w1/W1+w2/W2+…+wn/Wn 式中:w1,w2,…,wn——每种环境风险物质的最大存在总量,单位为吨(t); W1,W2,…,Wn——每种环境风险物质的临界量,单位为吨(t)。 (1)当Q<1 时,以Q0表示,企业直接评为一般环境风险等级。 (2)1≤Q<10;以Q1表示 (3)10≤Q<100;以Q2表示 (4)Q≥100;以Q3表示 本项目Q=0.0008,根据计算,本单位Q<1,根据《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941-2018),企业突发水环境事件风险等级表示为“一般-大气(Q0)”。 3.1.2.2 突发水环境事件风险分级 本项目涉水风险物质为:油类物质。 Q= w1/W1+w2/W2+…+wn/Wn 式中:w1,w2,…,wn——每种环境风险物质的最大存在总量,单位为吨(t); W1,W2,…,Wn——每种环境风险物质的临界量,单位为吨(t)。 (1)当Q<1 时,以Q0表示,企业直接评为一般环境风险等级。 (2)1≤Q<10;以Q1表示 (3)10≤Q<100;以Q2表示 (4)Q≥100;以Q3表示 本项目Q=0.0008,以Q0表示,本单位Q<1,根据《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941-2018),企业突发水环境事件风险等级表示为“一般-水(Q0)”。 3.1.2.3 风险等级表征本项目风险等级表示为:“一般【一般-大气(Q0)+一般-水(Q0)】” 3.2 事故状态下排放污染物分析本企业风险事故涉及到的可能对外环境造成污染的物质为锅炉烟气,危害物质泄漏状态下可能产生的污染物情况详见表3-2。 表2危害物质泄漏状态下可能产生的污染物情况
3.3风险识别结果为了及时掌握危险源的情况,对危险事故做到早发现早处理,降低或避免危险事故造成的危害,必须建立健全危险源监控体系,具体工作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监控内容:主要包括监控对象、监控部位、监控方式、监控时间以及监控频率。其次是监控人员、物资配备:监控人员落实到位,监控仪器(如电子视频)、监控设施、化验药品配备齐全,并且落实到位。为预防突发环境事件, 本单位对厂区危险源制定了详细的监测监控制度,具体监测监控方法及预防措施情况见表3-3。 表3-3 公司环境污染事故危险源监控一览表
3.3火灾的影响及救援措施火灾对环境的影响:火灾爆炸事故短时间内向空气散发大量污染物,包括挥发性气体、粉尘、烟尘等,对周边空气环境造成影响。 火灾发生时,应立即停止生产并疏散人群,抢险救援组佩戴各种防护设备后,用灭火器灭火,如果火灾控制不住,立即拨打119,如果发现人员受伤,立即拨打120电话,事故处置过程中消耗的消防用水含有大量的污染物,不能直接排入外界水体必须先收集,经取样监测根据污染物的浓度指标制定出完善的处置方案,经污水厂的综合处置达标后排放,或送有资质单位处理。 风险识别途径见表3-4。 表3-4 风险识别途径一览表
3.4重要环境风险目标项目内无重大危险源。评价范围为以厂址为中心,半径5km的范围。 3.5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3.5.1火灾和爆炸的预防措施(1)防火距离、消防通道、消防设施符合要求; (2)原辅材料的使用、储存以及仓库和设备的安全要加强管理; (3)严格控制用火作业; (4)设置火灾报警系统,配备相应的灭火装置和设施; (5)按《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选用电器设备,并采取静电接地措施。建构筑物设避雷装置; (6)成立风险管理小组,负责本单位的风险管理工作; (7)建立风险防范制度,降低损失,防止事故扩大; (8)加强对员工的风险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9)严格控制设备安装质量,消除泄漏的可能性;生产车间采用敞开式或半敞开式建筑; (10)定期检修、维护保养,保持设备的完好状态; (11)加强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防止跑、冒、滴、漏; (12)教育培训员工掌握有关毒物的毒性,预防中毒的方法及其急救法; (13)要求员工遵章守纪,按操作规程作业; (14)设立危险、有毒等警示志; 现场管理要求:一是确保各类化学品存放都要有相关风险防控措施。二是应急池日常需保持空置,确保事故状态下能正常使用,保证泄漏物和消防废水不排出厂外。三是项目的建设要符合环评批复内容及风险防控要求。 3.5.2风险事故减缓措施为减轻事故危害后果、频率和影响,进一步降低风险水平,应从减少危险品的数量、种类,修改工艺和储存条件,改进设备及严格管理等方面提出多项具体措施。 (1)物料勤进、勤出; (2)加强储存管理; (3)改进密封设备; 4、组织机构和职责4.1应急组织体系本公司成立事故应急指挥部,由组长(邱福明)1350080000、副组长(窦玉国)13504308989等组成。下设技术咨询及宣传报道组、现场警戒组及抢险救护组、环境监测组、医疗抢护及善后处理组等救援小组。发生重大事故时,应急指挥部组织处置,由组长任总指挥,由副组长任副总指挥,负责本公司应急救援工作组织和指挥。 4.2 组织机构组成及职责 4.2.1 指挥机构 分二级设置环境污染事件与突发环境事件指挥机构,一旦发生事件,领导小组即作为事件的指挥机构,对事件进行紧急响应和救援。 发生重大、特大环境污染事件由一级指挥担任总指挥,应急小组成员由各部门负责人和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 发生较大环境污染事件由二级指挥担任总指挥,应急小组成员由各部门负责人和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 一般环境污染事件,由二级指挥担任总指挥,应急小组成员由各部门负责人和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 当应急事件发生时,一级指挥(邱福明)负责封堵消防废水外排通道,二级指挥(窦玉国)负责事故状态下封堵排水管路。 注:当政府机关及其有关部门介入后,环境应急指挥权应移交政府机关或有关部门人员,指挥机构自总指挥逐级递减。 指挥机构下设厂内应急小组(紧急保障系统),应急小组由现场指挥组、技术咨询及宣传报道组、现场警戒组、抢险救护组、环境监测及医疗抢护组、机动及善后处理组6个专业组成,各专业组分别由不同人员构成,紧急状态下归公司内统一指挥,主要承担紧急抢险救助任务。 4.2.2 指挥机构的职责 (1)执行国家有关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负责编制、修订本公司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 (2)全面负责本公司应急救援工作,包括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分析灾情,确定救援方案,制定各阶段的应急对策。 (3)发生事故时,负责救援工作的组织、指挥,向救援部门发生各种救援指令。确定各救援队伍职责,协调指挥各救援队伍之间的关系。 (4)负责内外信息的接收和发布,负责向政府汇报事故救援情况,向环保部门做事故及救援报告,向有关新闻机构发布事故及救援信息。 (5)负责职工的应急救援教育培训,组织应急救援预案的学习演练和改进。 负责了解检查各种救援部门工作,及时提出指导或改进意见。 (6)适时调整救援部门的人员组成,保证救援工作正常进行。对预案的执行与演练情况进行总结评比。 (7)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负责实施应急救援预案,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指挥调度本单位的应急队伍和资源配置,包括抢险救灾、医疗救护、消防保卫等救援物资各方面工作。 4.2.3 指挥部成员职责 (1)应急总指挥:组织指挥全本公司的应急救援工作; (2)应急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总指挥不在时行使总指挥职责;分管负责环保设施的日常巡视与维护,并担任第一责任人; (3)专业指挥:应急救援组指挥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现场处置工作;医疗救护组指挥负责调配医疗资源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环境保护组负责跟踪主要污染物的定性、定量检测,确定危险物质的成分、浓度及相应扩散模式,确定污染区域范围,对事故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为事故处置提供科学依据;后勤组指挥负责抢险救灾物资的供应和运输、增援力量的引导;善后工作组负责事故发生后根据环境修复方案并组织实施,负责做好与上级以及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以及污染与破坏事故的上报工作;安全保卫组指挥负责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交通管制,并分管负责生产车间的日常巡视与维护,并担任第一责任人。 本公司根据事件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设置了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具体成员及职责详见表4-1。 表4-1 应急救援工作小组情况汇总表
4.3应急设施和物资企业应急物资准备情况如下表。 表4-2 应急设施和物资一览表
5 预防与预警5.1 突发环境事件危险源监控根据本公司环境污染事故危险源的特征情况,采取的具体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预防与应急准备措施情况见表5-1。
表5-1 环境污染事故危险源监控一览表
5.2 预警行动预警的条件若收集到的有关信息证明突发环境事件即将发生或发生的可能性增大,环境应急小组同专家讨论后确定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级别后,及时向领导、工段负责人通报相关情况,提出启动相应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建议,然后由领导确定预警等级,采取相应的预警措施。 预警分级根据本预案的事故危险等级划分,预警分为四级,分别对应一级(特别重大事件)、二级(重大事件)、三级(较大事件)四级(一般事件)事件危险等级。即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发布一级预警,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发布二级预警,较大突发环境事件发布三级预警,一般突发环境事件发布四级预警。由高到低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表示。 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级别可以升级、降级或解除。 预警方式预警方式依据初步判断的预警级别,采用以下报告程序: 一级预警(红色) 现场人员报告值班调度,调度核实情况后立即上报,应急指挥中心组织启动预案,通知周边企业,并上报区级以上政府部门,依据现场情况决定是否启动相应级别的政府部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二级预警(橙色) 现场人员报告值班调度,调度核实情况后立即上报,应急指挥中心组织启动预案,依据现场情况决定是否通知相关机构协助应急救援。 三级预警(黄色) 现场人员或调度向安全员报告,由安全员负责上报事故情况,应急指挥中心宣布启动预案。 四级预警(蓝色) 现场人员立即报告部门负责人和值班调度,分管负责人或调度视现场情况组织现场处置,总经理视情况协调相关部门进行现场处置,落实巡查、监控措施;如隐患未消除,应通知相关应急部门、人员作好应急准备。 图5-1 预警流程图 预警信息发布途径预警信息包括突发事故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主要发布途径有电视台、广播、各类公共显示屏、短信息、互联网、内部有线和无线通信手段等。 预警的发布和解除(1)应急领导小组总指挥下达预警指令; (2)应急领导小组及时向各应急小组及员工发布和传递预警信息; (3)相关的各应急小组及职能部门连续跟踪事态发展,采取防范控制措施,做好相应的应急准备; (4)各应急小组进入应急准备状态,采取相应防范控制措施; (5)启动应急响应。 (6)当隐患已消除,经检查确定后,由当班值长汇报主管领导批准后宣布预警结束,并通知到各相关部门领导、各级环保部门。 5.2.6 预警响应在确认进入应急状态后,各应急小组按照相关程序采取以下预警措施: (1)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2)按照突发环境事件发布预警等级。 (3)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 (4)指令各环境应急救援小组进入应急状态,安全保卫组成员立即协助监测部门立即开展应急监测,随时掌握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 (5)针对突发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终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 (6)调集环境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确保应急保障工作。
6、信息报告和通报6.1信息报告与通知任何人发现安全生产事故,应立即报告,在接到事故报警后,值班人员必须详细作好记录,包括时间、地点、任务、事件及其状况,同时给予核实。 24h应急值守电话:0431-83459777 对于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赶赴现场,组织人员的抢救和事态控制。 6.2信息上报按照《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及《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凡发生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必须立即上报,建立报告制度。一般及一般以上事故必须报地方环保部门,同时报告至同级政府;重大事故报地方环保局以及省市环保局,同时报同级政府部门;特大环保事故还要同时报吉林省环保厅、国家环保总厅及同级政府部门。 1、本单位内部报告 各应急工作组向应急办公室报告事故信息,由副总指挥汇总信息之后,上报公司应急指挥部总指挥。 2、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 应急指挥部总指挥以电话、电子邮件、传真方式通知农安县政府→农安县环保局→吉林省环保厅、吉林省政府、吉林省环境应急指挥中心等相关部门提交事故的报告。 报告的时限和内容 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根据事故发生的级别,在事故发生后1h内,以电话、电子邮件、传真方式及时向政府相关部门报告,报告的内容同上。 事故报告分初报、续报、事故结果报告三类。 初报:发现事故起,1小时内上报,可通过电话、传真、直接派人等方式 。报告内容包括:事故类型、发生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经经济损失、人员伤害等初步情况。 续报:查清有关情况立即上报,电话、书面形式均可。内容包括:初报的基础上的确切数据、事故原因、过程和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具体汇报格式参照附表8。 事故结果报告:事故处理完毕后立即上报,应采取书面形式,内容包括:续报的基础上处理事故的措施、过程、结果,潜在或间接危害、社会影响、遗留问题,参加处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工作内容,出具有关危害与损失的证明文件等详细情况。 6.3 通报6突发环境事件状态下本厂的通报情况突发件通报情况详见下表。 表6-1通报情况一览表
6突发环境事件下可能受影响的居民和附近单位通报情况根据事件发生级别,对应预案中确定的影响范围及时向可能受影响的单位进行通报。周围环境保护目标如需撤离,由公司宣传报道组直接对周围环境保护目标发布撤离信息,对外信息发布的方式为电联。 6突发环境事件下向环保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通报情况根据事件发生的级别及本公司对风险判定情况,我公司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级别为Ⅲ-Ⅳ级。当发生风险事件时,由本公司宣传报道组组长报告农安县环保局及农安县政府,通知的方式为电联。 7应急响应和救援措施7.1 响应流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流程见图5-1。 图7-1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流程图 7.2 分级响应机制(1)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接到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后,确定为一级应急响应时,立即启动一级应急救援预案,由指挥部发出应急救援指令,迅速组织、指挥救援组开展应急抢险救援活动,按上级应急指挥部门指示和要求,落实各项应急救援措施。 (2)消防抢险组、医疗救护组、疏散引导组和现场治安组携带人员和抢险工具、器材按照各自的职责及分工迅速投入紧急救援行动,并与社会救援力量进行有力配合。 (3)应急指挥部根据突发环境事件报告,通过各个部门施救,不会因险情导致事故发生时,可指令各个部门启动现场处置方案,由现场处置组组长进行人员调配,物质配备,指挥抢险行动,并及时向公司指挥中心汇报。 7.3响应程序当工作现场发生不可处理的环境污染事故时,发现人应迅速将事故现场的状况等情况立即向应急办公室汇报。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时,工作人员应立即撤离工作地点。 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命令迅速改变运行方式,立即向应急指挥部领导汇报,并建议启动应急预案。 预案由应急指挥部总指挥宣布启动。各岗位人员按照本预案进行处理。各应急工作组人员及时进入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Ⅳ级响应由生产技术部经理(应急管理办公室)召集设备点检员、检修维护人员前往现场检查设备状况视情况安排处置措施。 Ⅲ级响应由生产技术部经理(应急管理办公室)带领专业点检人员、检修维护人员前往现场紧急处置,各应急工作组到岗,由应急指挥部总指挥赴现场组 织领导救援,视事件发展情况对应急指挥部总指挥进行上报。 Ⅱ级响应由应急指挥部副总指挥组成前线指挥小组在现场组织领导救援,并将现场情况及时汇报应急指挥部总指挥,及时报告地方政府环境保护部门、上级主管部门、应急管理部门。 Ⅰ级响应由应急指挥部总指挥召集应急指挥部组织全面应急处置,并由副总指挥赶赴现场组织救援,应急指挥部总指挥应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相关政府部门通报事件发生情况,联系外部救援力量。 7.4应急监测当发生火灾、爆炸、环保设备损坏等环境风险时,必须对环境空气、地表水及地下水进行定时监测,点位布设、监测范围、监测因子及监测频率见表7-1。 表7-1 事故时监测企业、监测点位及监测一览表
当事故发生后必须立刻通知相关部门进行现场指导,具体监测点位布设、监测范围、监测频率由环境管理部门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视情况进行必要调整。事故状态的监测须委托农安县环境监测站等有资质的部门来执行。 监测人员到达事故现场,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立即布设采样点,利用检测器和便携式监测仪器等快速检测手段鉴别、鉴定污染物种类,并给出定量或半定量的监测结果。现场无法鉴定的或测定的企业应立即将样品送回实验室进行分析。根据监测结果,确定污染程度和可能污染的范围并提出处理处置建议,并向领导小组汇报,直至事故污染消失警报解除。 7.5先期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办公室接到突发环境事件的初报后,立即报告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应做好以下应急准备工作: (1)应急总指挥组织相关部门召开应急准备工作会议,研究、安排应急准备工作; (2)指示公司有关职能部门做好应急准备; (3)做好启动本公司应急预案的准备。 (4)职能部门依据所确定应急功能,按照本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 7.6 应急启动条件如即将发生或者已经发生以下事故时,应当启动应急预案。 表7-2 各装置区预案启动条件
7.7 应急救援措施根据生产单元及运输单元的性质及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事故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确定内容如下。 7.7.1 脱硫、除尘装置、污水处理站失效事件应急救援措施说明脱硫、除尘装置、污水处理站失效应急救援措施 表7-3 脱硫、除尘装置失效应急救援措施说明
表7-4 污水站失效应急救援措施说明
7.7.2 锅炉爆炸应急救援措施1若发生事放。现场岗位人员应及时向部门领导报告,积极采取自救措施进行抢救,启动应急事故预案,防止事态发展,并保护好事故现场。 5、若发生泄漏事故,要及时控制危险源,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对有毒有害介质的事故,要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及危害程度。应尽快与事故单 9、发生锅炉爆管时应进行紧急停炉,并迅速关闭相应的阀门,迅速查明漏点,及时救护烫伤人员,被水烫伤时应及时用水冷却。 7.7.5 火灾事件环境污染应急救援措施说明本单位生产的产品及原材料属于易燃物品,遇明火容易发生火灾,本单位将通知其做如下应急准备及应急措施。 当火灾等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时,产生的消防废水可能引发次生环境污染事故和人员中毒事故。 ①本企业无雨水总排口阀门,应急抢修抢险组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后,通过采取沙袋堵截、围堰的方式,防止含有有毒有害化学品、危险废物的消防废水溢流进入雨水管网;应急抢修抢险队配合相关应急救援人员用泵抽取消防废水于事故应急池中。 ②疏散警戒组在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后,根据扩散情况建立警戒区,迅速将警戒区及污染区内与事故应急处理无关的人员撤离,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无关人员不得进入警戒区; ③有毒有害物质由应急抢险抢修组配备相应的防护、收集用具收集后,贮存于密封的桶内,转移到安全的区域,最终由事故善后工组作统一处置,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理; ④发生人员中毒、受伤事件时,现场救护组立即进行抢救,轻度中毒、受伤者迅速转入附近医院,高度中毒、受伤者应立即进行现场急救,脱离危险后迅速转入医院治疗。 厂部治疗能力不足时,应急小组应立即向政府部门求援,联系市内相关医院接收,组织车辆将中毒者转送接收医院。 7.8 应急救援注意事项现场处置人员应根据不同类型环境事件的特点,配备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人员出入事发现场程序。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群众的安全防护工作,主要工作内容是:①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性质、特点,告知群众应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②根据事发时当地的气象、地理环境、人员密集度等,确定群众疏散的方式。 ⑶企业需要绘制厂区周围5km范围内单位内的环境敏感目标分布图,指定各单位的联络人,并有联系电话,当发生比较大的事故时,要在第一时间通知可能受影响的单位、村屯,组织大家撤离。撤离过程中要请求环保、公安、民政等部门协助,妥善安排撤离人员的生活。撒离后要对影响区进行环境监测,当环境恢复到功能区划的要求,并经过环保、卫生等部门的同意,事故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可以安排撤离人员返回。 7.9大气污染事件保护目标措施根据风险评价结果,企业周围5km为风险评价范围,根据事故实际情况,环境保护目标人员需撤离。周围环境保护目标受影响程度可根据具体情况判断,事故状态下由指挥中心决定并下达指令撤离,企业根据事故情况逐级上报给市环保局、市政府,省环保厅、省政府,由农安县政府负责烧锅镇城区人员疏散,通知周边事故影响的单位、小区并通报事故及影响,说明疏散的有关事项及方向。 7.6.3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一旦泄漏或者火灾,人员可能接触其挥发物烟气中毒现象。根据附近医院的救援装备、地理位置情况以及医疗救治机构的设置和处理能力,采取以下原则对伤员实施救治: (1)立即采取相关急救措施: 皮扶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就医。 窒息:人工呼吸 (2)采取应急措施未缓解,在相关急救人员的疏导下到附近医院采取急救措施,医疗条件受限立即转院治疗。周边医院情况见表7-5。 表7-5 企业周边医院情况一览表
7.7次生灾害防治物料泄漏次生灾害防范措施迅速撤离泄漏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如污水管线发生泄漏事故,应及时找到泄漏点,及时修复泄漏管线。 实时对现场泄漏污染物进行处理和应急监测,防止事故状态下的废水进入雨水管网,造成地表水污染。 7.8应急终止应急终止条件符合下列条件的,即满足应急终止条件: (1)事故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2)污染源的泄漏已经得到控制; (3)事故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 (4)事故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5)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 满足上述条件时,现场最高指挥宣布应急结束。 跟踪监测对现场中暴露的工作人员、应急行动人员和受污染设备进行清洁净化;并根据危害程度进行跟踪监测,已保证企业及周边环境的良好状态。 (1)水环境跟踪监测 ①监测企业 根据事故类型,一旦废水进入外环境,应对企业及周边区域水环境进行跟踪监测,监测方案见表7-6。 表7-6 水环境跟踪监测方案
②监测时间和频次 按照事故持续时间决定监测时间,根据事故严重性确定监测频次。一般情况下每6小时取样一次。随事故控制减弱,适当减少监测频次。 (2)环境空气跟踪监测 ①监测企业 原料贮存区等发生火灾、泄漏事故后,会有气体产生,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一旦发生以上突发环境事件,应对企业及周边可能影响的区域进行大气环境跟踪监测,监测方案见表7-7。 表7-7 环境空气跟踪监测方案
②监测时间和频次 根据事故严重性决定监测频次。一般情况下每2天监测1次,随事故控制减弱,适当减少监测频次。 8 应急监测由于本项目没有监测环境质量的能力,因此接到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报警后,立即上报农安县环境保护局,委托农安县环境监测站进行现场监测或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监测机构进行监测。 8.1 联系方式具体监测人员如下表。 表8-1 应急状态下环境监测机构联系人通讯录
8.2 应急监测方案8.2.1 大气环境监测方案企业若发生泄漏引发爆炸及火险事故,会有大量有机挥发性气体产生。 (1)监测因子 根据事故范围选择适当的监测因子,若发生火险,环保设备故障导致的泄漏事故,则选择燃烧产生的CO气体及原料的挥发产物作为监测因子。见表8-2。 表8-2 环境空气中监测因子
按照事故持续时间决定监测时间,根据事故严重性决定监测频次。一般情况下每30分钟监测1次,随事故控制减弱,适当减少监测频次。 (3)监测点布设 根据当时风向、风速,判断扩散的方向、速度,在下风向主轴线以及两边扩散方向的警戒线上布设3个监测点,取下风向影响区域内主要的敏感保护目标和影响范围线上,设置1-3个监测点,对泄漏气体或燃烧产物下风向扩散区域进行监测。 地下水监测方案(1)监测因子 项目一旦发生火灾时产生的消防废水也可能通过地表直接进入附近水体并进入地下水环境。企业事故后水环境监测因子见表8-3。 表8-3 地下水环境监测因子
(2)监测时间和频次 按照事故持续时间决定监测时间,根据事故严重性确定监测频次。随事故控制减弱,适当减少监测频次。 8.2.3地表水监测方案(1)监测因子 根据以上分析,泄漏可能流入地表水环境,根据公司内物料性质,企业事故后水环境监测因子见表8-4。 表8-4 地表水环境监测因子
(2)监测时间和频次 按照事故持续时间决定监测时间,根据事故严重性确定监测频次。随事故控制减弱,适当减少监测频次。 8.2.4现场记录要绘制事故现场的位置图,标出采样点位,记录发生时间,事故原因,事故持续时间,采样时间,可能存在的污染物,采样人员及电话等事项。 8.2.5 监测协议本项目尚未与有资质的监测机构签订监测协议,本预案建议企业与有资质的监测机构签订监测协议,当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时,可以第一时间进行应急监测。 9 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针对本项目可能出现事故的事故现场的保护与洗消情况详见下表。 表9-1 污染防治措施失效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情况表
表9-2 火灾事件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情况表
表9-3 泄漏事故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情况表
10 应急终止针对本项目的应急事故情况,对应急终止的条件、程序及跟踪监测等情况做如下方案。 表10-1 应急终止方案表
11 应急终止后的行动(1)通知本公司相关部门、周边企业(或事业)单位、社区、社会关注区及人员事件危险已解除。 (2)对现场中暴露的工作人员、应急行动人员和受污染设备进行清洁净化;并根据危害程度进行跟踪监测,已保证企业及周边环境的良好状态。 ①地表水环境跟踪监测 ②地下水环境跟踪监测 ③大气环境跟踪监测 (3)应急指挥组配合有关部门查找事件原因,防止类似问题的重复出现。 (4)编制突发环境事件总结报告,于应急终止后上报。 (5)根据环境事件的类别,由相关专业主管部门组织对环境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并及时修订。 (6)参加应急行动的部门分别组织、指导环境应急救援队伍维护、保养应急仪器设备,使之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7)进行环境危害调查与评估,对周边环境进行检查,统计周边人员的健康状况。 (8)对于由于本公司的环境事故而造成周边人员伤害的,统计伤害程度及范围,对其进行适当经济补偿。 (9)根据事故调查结果,对项目现有的防范措施与应急预案做出评价,指出其有效性和不足之处,提出整改意见。 (10)做出污染危害评估报告,设置应急事故专门记录人员,建立档案和专门报告制度,设专门部门负责管理,并上报当地政府。 (11)根据事故调查结果,评估和修改本应急预案。 本厂应急终止后,参照下表的格式对事故进行终止于总结。
表11-1 应急终止后的行动表
12 善后处置12.1 善后处理和回顾评价确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由综合组应急领导小组通知相关部门危险解除,同时做好以下工作: (1)负责对受污染的周围环境进行恢复,对抢修现场的污染进行及时清理和回收,避免造成周围环境的次生污染。超出本公司能力的工作,请求相关专业部门处理; (2)突发事件发生后,救援的废弃物资应分类处置,一般废物送至垃圾场填埋处理,属于危险废物的包装好后送至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理。当原料泄漏事件发生后,被侵蚀的沙土应统一集中,送往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 (3)应急领导小组负责报告应急领导小组并由该领导小组组织专家进行应急过程评估,安排突发环境事件调查报告和应急总结报告,并在一个月内上报相关部门; (4)根据实战经验本公司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并及时修订应急预案。 12.2 突发环境事件调查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本公司针对事故部门成立调查组,开展事故调查工作。当事故涉及多方时,组成联合事故调查组,并积极配合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 调查组成员由应急领导小组成员组成,相关人员积极配合事故调查。事故的调查在事故抢险结束后7天内开始, 调查时间不超过30天。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和潜在严重性,将事故调查分为项目整体调查和部门内部调查。事故调查结束后完成《事故调查报告》。 12.3 长期环境影响的评估突发环境应急事件发生后,本公司应急领导小组会同相关部门对事故的原因、性质、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责任、经验教训等问题进行全面客观的调查评估,以利于改进项目应急管理水平。突发环境事件的长期影响评估根据事件的严重等级,由地方环保部门组织专业部门或专业咨询机构进行评估。对于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长期不利环境影响,应进行土壤、水环境的长期污染修复。 12.4 善后处置恢复重建(1)本项目应急主管部门组织项目各部门共同查找突发环境事件原因,防止类似问题的重复出现。 (2)本项目应急主管部门负责编制突发环境事件总结报告,于应急终止后5日内上报。 (3)本项目应急主管部门负责总结事件发生的经验和教训,组织有关专家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及时修订环境应急预案。 (4)参加应急行动的部门负责维护、保养应急仪器设备,使之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5)善后处置工作在本项目一级指挥的统一领导下,由相关部门和本项目各级指挥负责人组织实施。 (6)相关部门要组织力量全面开展损害核定工作,查清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货物损失、环境污染损害、公共卫生事件和中毒事故等情况,向各主管部门报告。及时收集、清理和处理污染物,对事件情况、人员补偿、征用物资补偿、重建能力、可利用资源等做出评估,制定补偿标准和事后恢复计划,并迅速实施。 (7)本项目应尽快组织开展恢复工作,并将有关恢复情况向应急指挥组和各主管部门报告。 (8)各部门统计有关的损失和恢复情况后,向本厂应急指挥组报告。本厂应急指挥组向政府环保部门报告。 本项目在出现应急事件后,将参照以下表格进行善后处置工作。
表12-1 本项目应急事件善后处置情况表
13 应急培训和演习13.1 培训1)培训对象的能力素质评估 本单位通过对单位内职工的谈话调查以及对周边工厂企业、社区、居民的走访调查,对以下人员做如下事故应急能力素质评估。 表13-1 培训对象的事故应急能力素质评估表
2)培训情况 表13-2 培训方案表
本单位将针对每次培训内容,对培训情况进行记录与考核,并填写下表。 表13-3 培训考核记录表
13.2 演习方案本单位应急事故演习一年四次,具体方案内容详见下表。
14 保障措施14.1 通讯与信息保障表14-1 与应急工作相关联的单位或人员的通讯方式
表14-2 环境应急专家通讯录
表14-3 外部救援单位
2)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 本单位要建立和完善环境安全应急指挥系统、环境应急处置系统和环境安全科学预警系统。配备必要的有线、无线通信器材,确保本预案启动时各应急部门之间的联络畅通。领导小组人员24小时开机。 14.2 应急物资准备保障公司对应急领导小组人员应配备专门的装备,紧急处理及救援设备具体见表14-4。
表14-4 本单位应急物资统计一览表 14.3 经费保障本单位对于应急专项经费,采用专人负责、专款专项的管理原则,可保障应急状态时应急经费及时到位,具体方案如下。 表14-5 本单位应急经费保障方案
14.3 应急物资管理制度 应急物资的管理 (一)应急物资的采购 公司应急物资的采购,由应急物资管理单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监管部门的相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提前10天,提出购买应急物资采购计划,并报请公司有关单位和人员审查批准后,统一报公司采购部采购,由应急物资管理部门负责领取后,在应急物资储备仓库妥善保存。财务科要建立应急资金管理帐户,做到专款专用,及时补充和更新。 (二)应急物资的配备 公司应急物资储备根据公司受灾害威胁情况,实际能力合理配置,所配置物资符合法律、法规和上级监管部门的相关规定,各应急物资储备责任单位的主管是物资储备工作第一责任人,要确保物资储备种类、数量与企业的发展相适应,能够满足灾变时应急抢险救灾时的需求。 (三)应急物资的保管 应急物资的保管由各负责单位明确具体管理人员,应急物资做到分类存放,挂牌管理,建立台帐,动态更新。 (四)应急物资的保养和维护 应急物资至少每半年保养、维护一次,并做好登记,发现应急物资损坏、破损以及功能达不到要求的,要及时进行更换,确保应急物资种类、数量满足应急救灾的需要。 (五)应急物资的调拨和使用 应急物资应由公司应急救援管理机构或安全部统一调配使用,其他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同意不得挪用。 应急物资调拨和使用权限与程序如下: 应急救援物资的调配和使用权限: 当有以下情况发生时,可以对应急物资进行调配和使用: (1)公司发生突发事故或灾害,需要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调拨和使用应急物资进行抢险救灾时。 (2)接到上级主管部门或政府部门,需要调拨应急物资抢险救灾时。 (3)公司应急救援管理机构认为需要调配和使用应急救援物资时。 应急救援物资的调配和使用程序: 应急救援管理机构下达调拨和使用应急物资命令→安全生产调度中心→应急物资储备单位负责人→应急物资库管员→出库 应急物资出库后,10天内应补齐物资储备库内的应急物资。 (六)应急物资的更新和补充 应急物资因损坏、过期等原因,管理人员应提出补充意见,报相关部门及时更新、补充。 (七)仓库管理员岗位责任制 1、热爱本职工作,努力钻研业务。加强责任心,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工作岗位; 2、熟悉各项规章制度,负责所管物资、设备、器材的入库验收、记账、保管、发放等工作,掌握库存情况; 3、能熟练管理进库物资的详细资料,做到所管物资标记明显、摆放整齐、数量准确、帐物相符; 4、库存物资做到零整分开、分类存放,每天坚持打扫卫生,清除浮尘,保持卫生清洁; 5、每月至少一次对库内物资进行保养、维修,对过期、失效、损坏的设备、物资及时提出更换、补充建议; 6、加强安全观念,妥善保管仓库物资,做好物资的防火、防盗、防潮、防腐等工作; 7、库存物资未经主管部门允许不得发放和使用。 (八)应急物资的组织领导和奖惩 在公司应急管理机构的领导下,定期组织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建议,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和意见,向公司领导和相关部门汇报,做好协调工作,尽快完善。 应急救援管理机构要严格按照《考核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奖惩。 15 预案实施和生效的时间,修订要求本预案的签发和颁布的时间为风险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经公司主管签订即生效。 环境应急预案每三年至少修订一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企事业单位应当及时进行修订: (一)本单位生产工艺和技术发生变化的; (二)相关单位和人员发生变化或者应急组织指挥体系或职责调整的; (三)周围环境或者环境敏感点发生变化的; (四)环境应急预案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等发生变化的; (五)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企业事业单位认为应当适时修订的其他情形。 16 术语和定义1)环境应急预案 针对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为迅速、有序地开展环境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2)环境敏感区 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地,以及对建设项目的某类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影响因子特别敏感的区域,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资源性缺水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富营养化水域;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文物保护单位,具有特殊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 3)环境保护目标 公司周边需要保护的环境敏感区。 4)危险物质 指能导致火灾、或中毒等危险的一种物质或者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 5)危险废物 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298)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6)环境污染事件危险源 可能导致发生环境污染事件的污染源,包括生产、贮存、经营、使用、运输的危险物质以及产生、收集、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场所、设备和装置等。 7)环境污染事件与突发环境事件 环境污染事件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由于不可抗力致使环境受到污染,生态系统受到干扰,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财富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事件。 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对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和环境安全构成威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环境事件。 8)分类 指根据环境污染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划分环境污染事件的类别。 9)分级 指按照环境污染事件严重性、紧急程度及危害程度,划分环境污染事件的级别。 10)应急准备 应急领导小组在实践允许的条件下,召开应急领导小组会议,下达指令并按照演习规范分配各小组的具体职责,尽量减少损失。一旦发生泄漏事故,尽可能将事故控制在厂区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组织准备和应急保障。 11)应急响应 指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后,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12)应急救援 指环境污染事件发生时,采取的消除、减少事件危害和防止事件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件损失或危害而采取的救援措施或行动。 13)恢复 指在环境污染事件的影响得到初步控制后,为使生产、工作、生活和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动。
16 附件与附图1)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初报(格式)附表1; 2)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续报(格式)附表2; 3)突发环境事件结果报告(格式)附表3; 4)企业卫星图 5)企业周围敏感点分布图 6)企业疏散图; 7)外部受体疏散图 8)厂区平面图及雨水污水走向图
附表1 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初报(格式)
备注:接到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报告后1小时内上报
附表2 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续报(格式)
备注:在初报的基础上对环境污染事件续报
附表3 突发环境事件处理结果报告(格式)
企业卫星图
企业周围敏感点分布图
企业疏散图 外部受体疏散图 厂区平面图及雨水污水走向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