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烧锅豆制品有限公司建设项目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资源调查报告发表时间:2020-07-01 13:12 吉林省烧锅豆制品有限公司建设项目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资源调查报告
编制单位:吉林省烧锅豆制品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二〇一九年三月 目 录 1 调查目的1 2 环境应急救援工作的开展情况2 2.1 认真编写切实可行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 2.2 应急财力保障2 2.3 应急救援演练3 2.3.1 演练组织与级别4 2.3.2 演练准备4 2.3.3 演练频次与范围5 2.3.4 演练方案的基本要求5 2.3.5 演练基本内容5 2.4 深入开展应急知识宣传6 3 本单位内部应急制度及措施7 3.1 环境风险管理制度7 3.1.1 环境风险防控应急措施制度建设情况7 3.1.2 职工环境风险和环境应急管理的宣传与培训7 3.1.3 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制度及执行情况8 3.2 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8 3.2.1 防渗措施8 3.2.2 事故排水收集措施8 3.2.3 毒性气体泄漏预警及紧急处置装置9 4 本单位内部救援资源9 4.1 建立应急组织体系9 4.2 组织机构组成及职责9 4.2.1 指挥机构9 4.2.2 指挥机构的职责10 4.2.3 指挥部成员职责11 5 应急外部救援13 6 应急保障14 6.1 应急保障计划14 6.2 经费保障14 6.3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14 6.4 应急队伍保障15 6.5 通讯与信息保障16 7 应急资源调查的结论16
1 调查目的 在任何工业活动中都有可能发生突发事故,尤其是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巨大能量和有害物质,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往往造成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由于自然或人为、技术等原因,当事故或灾害不可能完全避免的时候,建立重大事故环境应急救援体系,组织及时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已成为抵御事故风险或控制灾害蔓延、降低危害后果的关键甚至是唯一手段。 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发布了《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原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编写了《环境应急响应实用手册》。 开展环境应急资源调查工作,能够在本公司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后,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处置行动,阻止和控制污染物向周边环境无序排放,最大可能减少或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冲击。目前大部分企业自身应急资源不足以应对各类突发环境事件,若不开展应急资源调查,则无法对应急人力、财力、装备进行科学地调配和引进,据此特编制本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报告。 2 环境应急救援工作的开展情况 2.1 认真编写切实可行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本公司成立了应急预案编制小组,为本公司安全生产和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专业指导。应急预案由总则、本公司基本情况、环境风险源及环境风险评价、组织机构与职责、预防与预警、信息报告和通报、应急响应和救援措施、应急监测、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应急终止、善后处置、应急保障、预案管理、附则、附件等组成。 2.2 应急财力保障 应急救援经费保障是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迅速开展应急工作的前提保障,没有可靠的资金渠道和充足的应急救援经费,就无法保证有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和维护应急管理体系正常运转,为此本公司应制定应急救援专项经费保障措施,具体如下: (1)建立应急经费保障机制 可考虑着眼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救援任务的能力需要,按照战时应战、平时应急的思路,将现有应急管理体系中的抢险救灾领导机构和各应急救援专业小组有机结合起来,平时领导抢险救灾和做好动员准备,战时指挥动员实施职能。 应急救援财力保障专业小组要把抢险救灾经费、物资装备经费等项目进行整合和统一管理。主要职责是:平时做好动员准备、开展动员演练的经费保障,以及防灾抗灾经费管理的基础工作,负责对包括应急投入和应急专项资金在内的所有保障基金的管理和运营;制定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经费保障的应急经费保障预案、紧急状态下的财经执行法规和制度;与各有关职能小组建立紧急状况下的经费协调关系。一旦发生自然灾害或突发紧急事件,经费保障管理机构即成为应急救援经费管理指挥中心,负责召集上述相关部门进行灾情分析和项目论证、救灾资金的紧急动员、各部门资金需求统计和协调、救灾物资的采购和统一支付以及阶段性资金投入使用。 (2)建立有机统一的协调机制 首先要明确经费保障的协调主体及其职责。总体上可考虑依托企业应急救援领导组建应急救援资金协调管理小组,由本单位统一管理调度,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时积极响应防灾救灾经费保障统管部门组织工作。由本单位组织抗灾救援工作时,后勤部门应急救援资金协调管理小组对口协调本单位防灾救灾经费保障统管部门,申请本单位财务资金及时划拨应急保障;其次要进一步理顺本单位内部需求上报渠道。经费保障跟着需求走,本单位内部需求提不出来,经费申请和下达就缺乏相应依据。本单位进行抗灾救灾活动要逐渐形成统计上报制度,并保证本单位内部各系统之间信息渠道的顺畅。各救援组可指定专人负责将所需经费保障数额上报至本单位抗灾救灾指挥机构,经由抗灾救灾指挥机构专人汇总后及时报送本单位应急救援资金协调管理小组审核。 (3)建立可靠的资金保障体系 本单位要建立一定规模的应急资金。本单位每年在制定安全生产投入计划时要预留部分应急资金,并把这部分应急资金列入本单位预算。 (4)强化经费保障监管力度 首先要建立全方位监管制度。完善的法规制度是实施经费保障监管工作的根本依据。 要健全完善救灾经费管理的规章和管理办法,使经费监管工作有章可循。其次要建立全过程全方位监控机制。监督管理工作要能够覆盖经费筹措募集、申请划拨、采购支付全过程。 (5)完善经费保障体系 要进一步整合完善在应对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等突发事件中制定的各项标准和经费保障管理规定。根据本单位安全形势的变化,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对救援经费管理规定和相关标准及时修订整理和完善,使应对突发事件的经费保障管理制度更加体系化、规范化、条理化。此外,还要制定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应急救援经费保障工作规章。明确相关人员在应急救援经费保障工作中的职责、任务、行动方式、协作办法,形成一套条款详细、操作性强的管理办法,使各部门、各环节在应急救援经费保障中能够相互配合。 2.3 应急救援演练 针对突发环境事件,本单位制定了应急救援演练方案,包括演练的频次、范围、内容等。本单位定期组织开展突发环境事件的防范与救援演习训练,以提高员工的防范技能,做到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一旦发生事故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抢救、抢险,尽量缩小事故危害。 每一次演练后,本单位应核对事故应急处理预案规定的内容是否都被检查,并找出不足和缺点。检查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事故期间通讯系统是否能运作; (2)人员是否能安全撤离; (3)应急服务机构能否及时参与事故抢救; (4)能否有效控制事故进一步扩大; (5)本单位应把在演习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对事故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完善; (6)本单位应在危险设施和危险源发生变化时及时修改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并把对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的修改情况及时通知所有与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有关的人员。 2.3.1 演练组织与级别 (1)应急演练分为部门、本公司级演练和配合政府部门演练三级; (2)部门级的演练由部门负责人(现场指挥)组织进行,本公司相关部门派员观摩指导; (3)单位级演练由单位应急领导小组组织进行,各相关部门参加; (4)与政府有关部门的联合演练,由政府有关部门组织进行,本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参加,相关部门人员参加配合。 2.3.2 演练准备 (1)演练前1-2天,用广播通知全厂职工及周边居民,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2)对评价人员进行培训,让其熟悉本单位应急预案、演练方案和评价标准; (3)培训所有参演人员,熟悉并遵守演练现场规则; (4)采购部门准备好模拟演练响应效果的物品和器材; (5)演练前,策划人员将通讯录发放给控制人员和评价人员; (6)评价组准备好摄像器材,以便进行拍摄图片及摄像,做好资料搜集和整理。 2.3.3 演练频次与范围 (1)部门演练(或训练)以报警、报告程序、现场应急处置、紧急疏散等熟悉应急响应和某项应急功能的单项演练,演练频次每年2次以上; (2)单位级演练以多个应急小组之间或某些外部应急组织之间相互协调进行的演练与院级预案全部或部分功能的综合演练,演练频次每年1次以上; (3)政府有关部门的演练,本公司人员积极组织参加。 2.3.4 演练方案的基本要求 按本预案规定定期组织开展突发环境事件的防范与救援演习训练,提高员工的防范技能,做到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一旦发生事故能有条不紊的进行抢救、抢险,尽量缩小事故危害。演练的方案基本要求为: (1)事先确定突发环境事件演练的类型、地点、时间; (2)参加人员及其责任内容; (3)演练步骤及场地布置; (4)确定演练现场的路线; (5)演练结束的通知程序及终止演练的程序; (6)演练的讲评方式。 2.3.5 演练基本内容 (1)警戒与治安:展示维护警戒区域秩序,控制交通流量,控制疏散区和安置区交通出入口的组织能力和资源,要求责任方具备维护治安、管制疏散区域交通道口的能力,强调交通控制点设置、执法人员配备和路障清理等活动的管理; (2)紧急医疗服务:展示有关现场急救处置、转运伤员的工作程序,交通工具、设施和服务人员的准备情况,以及医护人员、医疗设施的准备情况,要求应急组织具备将伤病人员运往医疗机构的能力和为伤病人员提供医疗服务的能力; (3)撤离与疏散:展示撤离、疏散程序以及服务人员的准备情况,要求应急组织具备安排疏散路线、交通工具、目的地的能力以及对疏散人员交通控制、引导、自身防护措施、治安、避免恐慌情绪的能力并对人群疏散进行跟踪、记录。 结合《应急救援预案》,本公司每年至少进行一次预案演练,使员工熟悉应急程序,器材使用以及隔离疏散等相关知识。 2.4 深入开展应急知识宣传 为加强安全生产知识宣传及教育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本公司定期会以板报宣传、发放手册、培训演练,以及例行检查、不定期抽查以及考试考核等形式向员工宣传普及应急、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努力提高员工应对各种突发环境事件的综合能力,为应急管理工作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3 本单位内部应急制度及措施 3.1 环境风险管理制度 3.1.1 环境风险防控应急措施制度建设情况(1)现场考察发现,本单位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具体包括:突发环境风险事故应急预案未进行过演练。 (2)环境风险防控重点岗位的责任人明确,已按要求组建应急组织机构,其中指挥部由总指挥及副总指挥组成,下设现场指挥组、通讯联络组、环境监测组、物资供应组、技术咨询组、现场警戒组、抢险抢修组、医疗救护组、善后处理组,指挥机构及各专业救援组职责到人。 (3)安全生产隐患定期排查,环境风险设施定期巡检和维护责任制度已落实,重点部有专人巡检,日常生产巡检过程有记录。 3.1.2 职工环境风险和环境应急管理的宣传与培训当前,突发环境事件仍呈高发态势,社会危害及影响明显加大。全国平均两天发生1起事件,有时一天同时处理7起以上事件,事件一般持续2-3个月。而本公司尚未对职工进行过专门的宣传与培训。 本公司应加强宣传及培训,包括环境应急管理“一案三制”,“一案”是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三制”是指环境应急管理机制、环境应急运行体制、环境应急法制。应急管理体制主要指建立健全集中统一、坚强有力、政令畅通的指挥机构;运行机制主要指建立健全监测预警机制、应急信息报告机制、应急决策和协调机制;而法制建设方面,主要通过培训宣传法律法规,努力使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 本单位还应加强应急法律法规的宣传与培训,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主席令[2007]第69号)、《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14]119号,2014年12月29日)、《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部令2015第34号)、《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环发[2015]4号)、《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2010.10.19)、《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等。 3.1.3 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制度及执行情况 本公司已经建立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制度。在得知突发环境风险事件发生后,由应急指挥组对突发环境事故的性质和类别作出初步认定,并把初步认定的情况及时上报,不得瞒报、慌报或故意拖延不报。 (1)报告形式有口头、电话、书面报告; (2)突发环境风险事故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初报从发现事件后起1小时内上报;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随时上报;处理结果报告在事件处理完毕后立即上报。初报在发现和得知突发环境风险事故后上报,通常采用电话直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突发环境风险事故的类型、发生时间、发生地点、初步原因、主要污染物和数量、人员受害情况、事件潜在危害程度等初步情况。 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随时上报、通常通过书面报告,视突发环境风险事故进展情况可一次或多次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突发环境风险事故有关确切数据、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危害程度及采取的应急措施、措施效果等基本情况。处理结果报告在突发环境事故处理完毕后上报。通常采用书面报告,处理结果报告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突发环境风险事故的措施、过程和结果,突发环境风险事故潜在或间接的危害及损失、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责任追究等详细情况。 (3)发生或即将发生突发环境风险事故的信息得到核实后,本公司应急人员应当立即赶赴现场调查了解情况,组织指挥有关人员进行先期处置,采取措施努力控制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继续扩大。 3.2 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 3.2.1 防渗措施项目内地面已经采取防渗措施。 3.2.2 事故排水收集措施 3.2.3 毒性气体泄漏预警及紧急处置装置 本单位产生过程不涉及毒性气体。 4 本单位内部救援资源 4.1 建立应急组织体系 本公司成立事故应急指挥部,由组长(邱福明)1350080000、副组长(窦玉国)13504308989等组成。下设技术咨询及宣传报道组、现场警戒组及抢险救护组、环境监测组、医疗抢护及善后处理组等救援小组。发生重大事故时,应急指挥部组织处置,由组长任总指挥,由副组长任副总指挥,负责本公司应急救援工作组织和指挥。 4.2.1 指挥机构 分二级设置环境污染事件与突发环境事件指挥机构,一旦发生事件,领导小组即作为事件的指挥机构,对事件进行紧急响应和救援。 发生重大、特大环境污染事件由一级指挥担任总指挥,应急小组成员由各部门负责人和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 发生较大环境污染事件由二级指挥担任总指挥,应急小组成员由各部门负责人和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 一般环境污染事件,由二级指挥担任总指挥,应急小组成员由各部门负责人和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 公司成立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由总经理、副总经理、车间主任等部门领导组成,日常工作由综合部兼管。发生事故时,以指挥领导小组为基础,立即成立公司事故应急指挥部,总经理任总指挥,副总经理任副总指挥,负责全厂应急工作的组织和指挥。在总指挥、副总指挥不在公司时,由企业部或其他部门负责人为临时总指挥,全权负责应急救援工作。 4.2.2 指挥机构的职责 (1)执行国家有关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负责编制、修订本公司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 (2)全面负责本公司应急救援工作,包括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分析灾情,确定救援方案,制定各阶段的应急对策。 (3)发生事故时,负责救援工作的组织、指挥,向救援部门发生各种救援指令。确定各救援队伍职责,协调指挥各救援队伍之间的关系。 (4)负责内外信息的接收和发布,负责向政府汇报事故救援情况,向环保部门做事故及救援报告,向有关新闻机构发布事故及救援信息。 (5)负责职工的应急救援教育培训,组织应急救援预案的学习演练和改进。 负责了解检查各种救援部门工作,及时提出指导或改进意见。 (6)适时调整救援部门的人员组成,保证救援工作正常进行。对预案的执行与演练情况进行总结评比。 (7)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负责实施应急救援预案,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指挥调度本单位的应急队伍和资源配置,包括抢险救灾、医疗救护、消防保卫等救援物资各方面工作。 4.2.3 指挥部成员职责 (1)应急总指挥:组织指挥全本公司的应急救援工作; (2)应急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总指挥不在时行使总指挥职责;分管负责环保设施的日常巡视与维护,并担任第一责任人; (3)专业指挥:应急救援组指挥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现场处置工作;医疗救护组指挥负责调配医疗资源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环境保护组负责跟踪主要污染物的定性、定量检测,确定危险物质的成分、浓度及相应扩散模式,确定污染区域范围,对事故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为事故处置提供科学依据;后勤组指挥负责抢险救灾物资的供应和运输、增援力量的引导;善后工作组负责事故发生后根据环境修复方案并组织实施,负责做好与上级以及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以及污染与破坏事故的上报工作;安全保卫组指挥负责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交通管制,并分管负责生产车间的日常巡视与维护,并担任第一责任人。 本公司根据事件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设置了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具体成员及职责详见表4-1。 表4-1 应急救援工作小组情况汇总表
5 应急外部救援 应急外部救援,以地方政府和专业应急机构作为外部依托。发生超出厂区应急处置能力的突发环境事件时,可及时请求外部支援,其中包括消防火警、医疗救援、地方人民政府及应急专家等。 (1)消防火警(119) 发生爆炸事故时,进行救护。 (2)医疗救援(120) 提供伤员的治疗服务和现场救护所需要的药品和人员。 (3)公安救援(110) (4)协助本单位协调相关政府部门和邻近企事业单位进行全力支持和救护。必要时可启动政府应急预案。
表5-1 紧急报警联系方式
表5-2 外部联系通讯录表
6 应急保障 6.1 应急保障计划 为确保应急响应的顺利实施,本单位从应急管理制度、应急队伍建设、应急物资储备、经费和保险等多个方面,做出详细计划,使应急救援行动快速有效、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最小,达到客观情况容许的最佳结果。 6.2 经费保障 (1)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制订应急工作年度资金计划,保证应急管理所需资金,年度资金列入安全费用,用于日常应急工作,包括应急系统和应急专业队伍建设,应急装备配备、应急物资储备、应急宣传和培训、应急演练以及应急设备日常维护。 (2)财务处负责确保应急管理资金到位,在突发事件情况下,按应急领导小组的指令,保证所需的应急资金。 6.3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应急装备是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的重要物质保障,也是保证应急队伍有效开展工作的基础。我国应急管理工作已从初期强调编制应急预案,逐步注重做好应急资源配置、早期预警能力建设等方面应急准备工作。本公司已对必要的应急物质和应急装备进行了完善,还要结合突发环境事件处置过程进行完善。 本单位应急物资储备还不够完善,考虑到风险分析的结果,应针对不同突发性环境事件配备各种应急物资,并根据发生事件的性质及波及范围等因素配备相当数量的应急物资。 经环境分析识别判断,本单位最大可信事故为火灾和原料泄露,因此本单位为防止火灾的发生,除了做好各种防范措施,还应备好应急物资,以下应急物资为本单位现有。本公司厂区详细的应急物资见下表6-1。 表6-1 本单位应急物资统计一览表
6.4 应急队伍保障 加强应急队伍的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通过定期的培训和模拟演练等手段不断提高应急响应效率、协调配合及应急处置等能力。本公司在应急救援行动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依托当地公安(消防)、武警、民防救灾、医疗卫生、环境监控、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事故处置,以及政府各工程抢险应急救援的专业队伍和骨干力量。 为保证救援工作的顺利实施和救援组织的有效运转,应急指挥小组应加强现场救援专业组各方面的建设和人员相应的培训,以及应急措施的定期检查。确定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制度的落实、应急资金落实、应急物资与装备的落实、人员落实,并能承担起其相应的职责。当有人员离开组织后,应及时补充新的人员,并对其进行培训。 6.5 通讯与信息保障 (1)后勤保障组负责本公司电信设施的配备维护,保障通讯畅通,建立各部门负责人和主要应急人员通讯录,定期确认其联络电话,遇人员或通讯方式变更及时更新; (2)各岗位、人员负责维护配备使用的电话,确保完好; (3)各应急部门主要应急负责人手机必须保持24小时开机,参与应急救援成员必须24小时开通个人手机,号码如有变更,应在12小时内通知指挥部; (4)值班电话保持24小时通畅;节假日安排人员值班; (5)利用信息网络系统的作用,确保应急时能够统一调动有关人员、物资迅速到位。 7 应急资源调查的结论 本公司涉及的主要风险源为原料储存区。只有不断的加强本项目各项风险管理制度,落实预案制定的相关措施,并不断修订和改进,做好培训、演练,保障应急经费、应急物资装备充足,保障通信和信息畅通,对每一个环节特别是重大危险源应急防范措施的落实,就可以避免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即使发生突发环境事件也可将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从本项目应急能力与突发事件所需的救援行动比较分析来看,存在下列不足: (1)及时完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工作; (2)与其他组织或单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或互救协议; 综上所述,本项目现有的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能够满足本项目的应急要求,通过严格防控,发生事故立即响应等措施,能够有效的控制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损失。 |